忽遊中區

阿祖周四來電,周末來港看音樂會,事再忙也得抽空和他走一轉。相約下午在中環碼頭,先走一走中環舊區,之後陪他過尖沙咀,他逛他的街,我回元朗趕稿,掃一掃近日工作上的錯折和鬱悶。


◎踏浪而來的少年
台灣一別,至今一年。我離業了,他轉眼也畢業。老實說我一直沒甚麼學長姐概念,和他們保持著朋友關係。我和阿祖的友誼也許只僅次於活死人吧!或者沒甚麼分別。阿祖是很有趣的傢伙,風流瀟灑,談文說樂,在他身上找不到半點塵俗氣。外表雖不是仙風道骨,但語言風趣,知識廣搏,好像甚麼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似的。他的人生態度令我這種經常因小事梗梗於懷的俗人妒羨不已。
相約一點在中環碼頭M記,他傳來有如燈迷的短訊,說明他的位置。我微笑著在店裡轉了一圈,找不著,那個M記沒多大呀!打電話給他。他在人群中站起來,沒梳理的扁頭髮,兩三天沒刮的短鬍鬚,墾丁T牛仔褲招牌灰色棉外套,「我看見你了!」沒甚麼打招呼,越過天橋,笨拙地尋找前往中區的交通工具。
雖然在香港住了十幾年,可是一直在偏遠地區活動,甚少「過海」,捧著地圖「叮叮」路線圖前研究。有一位頭髮花白,精神飽滿,戴著薄薄的白棉手套,看似是不久退休的老先生,剛剛晨運完畢,準備回家。看見我們在路線圖前面議論,主動邀我們一道乘車,並熱心地指示我們在恒生銀行大樓下車。我們穿過三聯書店,沿域多利皇后街在中區扶手電梯底下,穿過茶餐廳、酒吧、上坡,走到舊中區警署那個危險的丁字路口。


◎囚禁靈魂
雖說中秋已過了許久,10月份的中午仍然酷熱,高樓環繞,沒有涼風, 人不算多,車在遠處,上坡使我們汗流夾背。每次來到港島,看見人們在這麼陡的斜坡蓋上形形式式的建築物,有一種房子被地球吃掉了一角的感覺。
從現在的角度思考,英國人在港島半日蓋這麼一所小小的監獄簡直匪夷所思,中區缺乏天險,圍牆不是很高,又接近洋人聚落,萬一犯人逃掉,豈不是更危險?當年大概沒那麼多悍匪,也沒有《PrisonBreak》之類電影渲染逃獄,沒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我們從外面觀看,警署像豪宅別墅,監獄也不及詩人筆下的殘酷恐怖。
如果我死在這裏,
朋友啊,不要悲傷,
我會永遠地生存
在你們的心上。

我們之中的一個死了,
在日本佔領地的牢裏,
他懷着的深深仇恨,
你們應該永遠地記憶。
(節錄戴望舒《獄中題壁》,1942427)
雨巷詩人戴望舒,在日治時期被關到域多利監獄中,據聞他在用殘損的雙手牆壁寫詩。日佔時期(註1)寫下的詩句,這所監獄外表樸實,內裡或許比我想像中可怕。
警察、監獄的設計充份體現香港政府的管治理念「只求方便」。賊,抓回來,先在花崗石建成、維多利亞風格的警察總區坐一會。需要審訊,就由地下通道押到旁邊希臘式的判審署,有結果,再押回十數步之遙、紅磚風格的域多利監獄收押。務求為罪犯提供一站式一條龍服務。這是為甚麼香港政府新總站大樓集合所有政府機關於一身的歷史依據,巿民遇上政府單位推缷責任,不需舟車勞頓跨區到別的部門再被推一次,只要乘電梯上上下下就可以了!從硬體着手加強部門溝通和服務質素。
除了戴望舒,這所監獄還關過越南國父胡志明,坊間傳言英國曾經在監獄裡收容革命黨。沒聽說過有甚麼名人死在獄中,有頭有臉的最後都放出來了,或者放出來後出了名。當日遊過監獄時,遇上一行十數人的結婚隊伍,新郎和十幾個西裝男組成的兄弟幫路過監獄,大呼應景,爭相要求在監獄門前拍照。我和阿祖隔着馬路奸笑偷拍,沿外圍繞了一圈,覓食去。

◎絲襪奶茶始祖─蘭芳園
作為一個長期居住在偏遠地區的新界人,素來非常嫉妒港島和九龍區的居民。不但生活方便,行政、金融、商舖林立,更是舊式老舖集中地。光以一碗簡單的餛飩麵,港島區的水準在新界很難找,雖然價錢較貴,卻因為老舖多,同樣的菜做了幾十年,精得不能再精。
我住北區的自從自由行大量入侵,茶餐廳只剩下一兩間,而且是出前一丁都煮不好的茶餐廳。商場內只有金舖,連鎖食肆。三聚氰胺之後,藥房增加了,美食減少了。
蘭坊園在香港的地位好比狗不理之於天津、杜小月之於台南。外觀是中上環舊式排檔,軍綠色鐵皮檔口,老闆兼廚師在檔口內料理,食客在斜坡上或蹲或站,享受剛泡出來的香濃奶茶、咖啡。這種排檔是中上環最大的特色,狹窄的街巷左右各一列,頂部斜出遮擋太陽、中間掛滿商品,下方鐵櫃存貨,兩側掛有大大的招牌,修錶補鞋刻圖章。我小時候只要往山坡一跑,到處都能看見老公公老婆婆蹲坐攤擋前做生意。
早幾年香港政府銳意消滅結志街一帶舊建築和巿場,原因不外乎與港島的商業中心國際都會形容不附,試問老舊的街區和幾千萬上落的金融中心怎麼可以相題並論?在這種超前理念之下,好些經營了數十年的特色食肆,因持牌人去世而不獲續牌。1952年開業的蘭芳園也牽涉在重建風波之內,差點和民園麵家遭到同一命運,幸好不像民國整檔搬遷,外面的排擋得以保留,內裡有如蟻窩,不規則的六角型坐了二、三十人,擠擠擁擁地品嚐香港地道美食。
我們各點了一碟雞扒撈丁,豬仔包和凍奶茶。奶茶真的名不虛傳,凍奶茶的口感沒有因為冰而沖淡,茶味沒有變質。入口軟滑,茶味沒有被奶蓋過,亦不苦澀。許多奶茶渴完之後飽飽滯滯,撐着肚子不舒服,這一杯卻沒有類似問題。奶茶發源自英國,茶葉引入歐洲,歐洲人最初不太能接受,英國遂加糖加奶,之後發現非常好喝。來到香港,喝奶茶的習慣未改,中國人對茶非常熟悉,廣東人的嘴又特別挑,蘭芳園發明用大大的茶袋多次沖泡,再加上香港獨有的黑白淡奶,客人看見長長茶袋好像女人穿的絲襪,絲襪奶茶的名聲漸漸成為香港奶茶代表。
奶茶雖是蘭芳園揚名的產品,然而根據許多飲食節目「糾正」,最初大家去蘭芳園都為了喝咖啡。咖啡從來是高尚人的享受,蘭芳園以平民化的價錢賣咖啡,蹲座或站立現在即使不復見,食物質素依然冠絕全港。撈丁的雞扒恰到好處,表皮香脆,雞肉嫩滑,最重要是蔥油的清新口感,油膩恰好藉奶茶去掉。亦叫了一客豬仔包,店員隨便切開,大小不一。豬仔包不知是不是自加烤製,不管是與否,現烤的香味、獨特的奶油香,若非肚子撐不下,真想多叫一客,邊走邊吃。
阿祖不停嘴地吃,又不停嘴地講︰「為甚麼澳門沒有這一類茶餐廳呢?為甚麼我認識的女生都不懂得欣賞這種茶餐廳?」

◎真空洋妞
阿祖說他來香港數十次,從沒去過立法會,我非常驚訝,我帶他從荷李活道往海邊前進,在樓梯街、摩羅上街繞來繞去。10月份,斜坡上的攤擋擠滿遊客,百多款千奇百怪的萬聖節玩意舖天蓋地,喘不過氣。
途中,忽見一洋妞施施然飄過,長髮後束,皮膚白晢,衣衫輕薄,麻黃襯衣只在腰間縛了蝴蝶結,迎面走來,事業線顯示財富不算豐厚,卻是恰到好處,養目怡神。洋妞走了,我才回過神來,問︰「她真空?」
阿祖淡然道︰「嗯,健康美,不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為甚麼港島地價這麼高。
數不清到底拍了多少次立法局大樓,抱歉,那是前英的稱呼,回歸後改稱立法會了!96年社會科考試還背立法局,97常識科一考,就答錯了!大樓1912年落成,最初是香港最高法院。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之後,變成立法局開會場地,有「議事亭」別稱。今年新政府總局落成,立法會搬去新總部,這裡即將回復法院的功能。我每次在廣場抬頭望泰美斯女神,都懷疑她頭頂有沒有人清潔。香港不致於高空雜物,雀鳥也少見,但是從小就有一種奇怪的偏見,覺得她頭上滿佈雀屎,好想爬上去幫她清理。
當天是星期六,賓賓稀疏。狹小的廣場,擠擁的馬路,銳利的高樓,日益靠近的對岸。我分享三次進立法會的經驗,除了最近一次進去訪問議員之外,其餘兩次旁聽,都幾乎沉悶得睡着。出來之後領隊老師總會讚賞沒有睡着的學生。阿祖嘿嘿兩聲︰「那我知道你為甚麼老是覺得女神頭頂有雀屎,鳥都是從裡面飛出來的。」

註1︰我真的搞不懂為甚麼香港最近會跟台灣一樣改稱「日治時期」,台灣是合法殖民,香港是非法佔據。可是去年許多電視節目,談建築也好談手榴彈也好,都改了!到底理據何在?

延伸資訊︰
景點
  1. 中區警署建築群
  2. 蘭芳園︰中環結志街2號
  3. 民園麵家︰中環荷李活道68至70號A
  4. 面臨拆遷危險的香港結志街
閱讀
  1. 殘損的抵抗、殘損的美─戴望舒的香港歲月(轉載香港文學大笪地)
  2. 阿祖的紅粉知己
  3. 小思︰香港文學散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