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芥優

早兩天和BILL談論一種心情,我比較喜歡稱之為狀態︰
因為自己犯錯,怕對方說出去,因而斷絕往來,逃避面對過失。
好懷念的狀態,年輕的想法。也許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會遇上差不多的情況。本來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自己做了一件對不起他的事,無法原諒自己,對方其實沒甚麼,但就是覺得自己不行,所以做了愚蠢的決定︰斷絕來往
##CONTINUE##
基本上,這種事情19歲之後我都沒做意識,因為自己已經沒做了。我在問自己,最近時常無法認同其他人的行為,自己又不太看得開,是不是遺忘了成長這回事的本質。所謂成長,就是大家都經歷差不多的事情,然後悟知相近道理,跌跌碰碰之後明白「人生!不過如此」,接受、承認、原諒、寬恕、療傷……然後,年青人發問時、不解時,說一句︰「係咁架LA。」
記得兩年前,一次和老師吃飯。我當時已經很想離開如今這個崗位,一直重覆做同一件事,知識沒能增長多少,終日勞碌但最初目的荒廢。老師說︰「我以前也是這樣,教書教了一兩年,覺得很無聊,拼命考TOEFL考奬學金出國。」結果她讀完碩士、讀完博士,回來還是得努力教書︰「我其實可以去更好的學校,不過既然是這裡送我出去的,我覺得應該回來。」我當時想,既然沒有別的地方去,就留下來。
這種成長經驗,說出來大同小異。逃避,發覺無處可逃,只好留下來,面對,努力,直到有一天能笑著過去的悔與恨、對或錯。將來,終有一天可以笑著對我身邊的人說,你知道嗎?我以前做過很多傻事。大B那句說得好︰「死過一次,就知咩事。
我在想,將來我會不會變成對年青人說︰「係咁架LA。」那種人。不會的,我會堅持下去,告訴其他人我成長的路,有如庵野秀明般,包裝成故事,引起大家共鳴。BILL說他對EVA沒興趣,我懷疑他沒有經歷所謂「成長的困頓」這回事,或者稱之為事實。我覺得他兩兄弟有點不一樣,他們願意接受其他人意見,不像我,老是覺得自己想法最好,其他人都是廢話,他人的公式不應套在我身上。他們想法很實際,中七時肥鼠已經說︰「找一份下班後有足夠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工作。」當時我不了解,如今有點明白,但仍然不甘願。另一點我也很佩服他們,像我這種喜惡心很強的,一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們卻是喜歡上自己做的事。比如他們學生之時,他們享受考試,出來工作,就享受工作,不管是甚麼工作。這一點,也是我需要學習的,我一直做甚麼就不喜歡甚麼,這樣下去,很痛苦。
當然,這種心態慢慢調整,被前一陣子讀的佛學書「點醒」。如果現在覺得自己工作沒意義、很辛苦,換個想法,以「付出」「奉獻」「幫助」的心理行事,心情會比較愉快。最近也試圖對同事好一點。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同事只是一些上班下班無無聊聊不必交談很多反正以後都不會再相遇的人。過去一個月,我試著多一點贊美她們,多聊幾句,講一點自己的事。同事生病了,問候一兩句。她們或許會說一些工作上的事,或者不會,我覺得也不錯。最近有點可惜,覺得其實同事都很好,很善良和懂事,但沒能交上朋友,將來畢業之後,能有點聯繫也不錯。也許她們的想法也一樣吧,不知道。不過我意識到一個道理︰人呀,對其他人好一點,別人也會對自己好一點。就是這麼簡單。
做人,其實可以很簡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