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宿命──讀哲學的慰藉

接觸一門學問,最艱難莫過於無從入手。特是是歷史悠久的學說,延綿數千年,偉論無數卻不容易理解,令人望而生畏。素有接觸哲學的興趣,可是過去沉醉小說奇怪迭盪的故事,總是擦身而過。適逢讀完《海邊的卡夫卡》,文學的需求銳減,學校門口簡體書店大減價,買下兩本Alain de Botton譯著,一口氣讀完《哲學的慰藉》,強烈饑餓感襲來︰「給我多一點哲學填滿我。」
More about 哲学的慰藉
##CONTINUE##
《哲學的慰藉》是優秀的入門書,撕開困難繁複的邏輯,用淺白字句說平易道理。然而作者寫作目的與其說是為大眾推廣哲學,倒不如說為了撫平傷口──自己的傷口。
「哲學的任務是教會我們在願望碰到現實的頑固之壁時,以最軟的方式著陸。」
全書從蘇格拉底之死開首,尼采瘋癲而亡終結,概述六位哲學家的哲學心和價值觀。古往今來即使偉大如叔本華、尼采,均有一些不能擺脫的境況。哲學家視之為命運的安排,無從逆轉唯有靠智慧過渡。「我們可能無從改變某些事態,但還是有自由決定對待它們的態度,正是從自發地接受必然之中,我們找到了明白無誤的自由。」
哲學家終究只是凡人,卻比普羅大眾多幾分清醒、坦白,不忌諱談論自身,不刻意遺忘挫敗,把喜怒哀樂轉化成智慧,著書立說指導他人的人生。可惜無論他們的智慧給多後世多少助益和貢獻,仍然不能挽救悲劇,蘇格拉底的毒酒、塞內加被賜死、尼采死於瘋癲……一切悲劇教人無力,然而沒有苦難,哲學家的豁達將無法彰顯。
同時買下Alain另一本著作《幸福的建築》,卻因為譯筆差劣進度緩慢,隨便抽一句「雖然我們傾向於認為,建築也像文學一樣,一件重要的作品應該是複雜的,但是有很多迷人的建築在設計上卻出奇地簡單,甚至是重複的。」生硬句子完美失去中文該有的節奏感。《哲學的慰藉》在哲學家的經歷和智慧之間穿插敘述,看先哲們身體力行實踐他們的哲學,非架空和抽離地介紹,令人更容易代入、產生共鳴︰「表面上只關注這一個,但事實上他所關注的是古往今來普天之下都存在的。」
雖然周國平在序中認為,Alain把哲學軟化成慰藉心靈的工具,容易令讀者對哲學的整體做成誤解。然而我們身處科技發達的年代,新的人生標準不再提倡心靈,而是透過科技、醫術、藥物糾正修訂人的身體和心理達到附合科學標準的「正常」,是否忘記了人能夠運用思想達至心靈平衡、修補創傷?現代人生活在城市之中,空虛和無奈佔據心靈,反覆借助物質、酒精麻醉掏空自己,何不展卷細讀,借古人的智慧填補內在的空洞?每個人都有傷口需要填補,軟化哲學也好,轉化成藝術也好,在俗世中浮沉跌盪,Alain把自己躲藏的地方向世界推廣。

延伸資訊︰
  1. Alain de Botton官方網︰http://www.alaindebotton.com/
  2. 拿甚麼慰藉你,我的朋友(如果說中外哲學有共通處,只因為人生不過如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