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前後的無線劇集

肥妹學妹硬盤複製的舊電視劇《洗冤錄》,花幾個晚上重看一篇。上世紀90年代最後一套有記憶的電視劇,轉眼11年,剛升讀中學的我轉眼大學畢業。劇情早已忘記,猶有記憶的只剩陳奕迅唱的主題曲。如今回想,突然覺得《洗冤錄》象徵著許許多多的終結和轉變,後來開拍第二集,女主角更換了,劇情故事與第一集相許甚遠,毫無後繼之力。
 雖然宋慈真有其人,但《洗冤錄》故事完全虛構,講述桃園鎮眾人的感情故事。故事情節非常公式化,主角宋慈前半生落泊,父早死,母親氣絕後棺材產子,他連遺腹子都沒當上,被鎮上眾人喚左棺材仔,受盡白眼。他一直寄望三十歲是人生轉捩點,因為鎮上以宋為大姓,男丁三十歲後可分配兩畝田地。沒想到村長使詐,他不但沒得到兩畝地,更陰差陽錯成為殺人疑犯,人生因而大起大跌。先是跟隨義莊馬貴學習驗屍,得罪權力核心,小人物上告朝廷終於吐氣揚眉,每每遇上困難就有救星幫助渡過難關。故事情節甚至角色感情都是俗套,沒甚麼創新、創意,驗屍只佔全劇不到四分之一,卻為何能衝上四十點收視?(一般而言香港電視劇有30點收視算高度,35點以上已經是金牌節目了!)
《洗冤錄》以古代驗屍切入,實際主線不是案件和驗屍,而是人情,說白了就是借屍體進行的愛情故事。這種故事之所以受樂,主要因為寫情真實,而且願意花時間舖排角色感情,不急就章。二千年之後的電視劇總是太急進,特別在於寫人情方面,總是建基於庸俗的巧合、幼稚相遇、廉價追求最後別無他選只好成雙成對。這種編劇方式和報紙攤販賣的低俗小說沒有分別,充斥著不可能和愚昩的公式情感編寫,所有感情美好但非現實,不能給予心靈的共鳴和反思,只會令某些缺乏人生經驗的人誤以為事實如此而不懂得如何探究和追討現實之謂現實。庸俗故事荒謬情節只會令人皺眉,幾年前吳君如在電台節目談論今日的電視劇︰「叫演員卷起報紙,爬上垃圾桶向對方示愛,這種情節,演員本身也尷尬,怎麼可能演得好?」
如今大概沒有一部電視劇願意花5至10集,舖排一段感情,然後再用兩三集毀掉,再用5集時間舖排另一種感情,結局編也花了4、5集呈現。當中飽含錯置、誤解、跌盪的情感,恩與義、情與愛,感情因為某種偶然而開始,卻經過長時間培養,暗生情愫卻反覆的誤與錯,終成眷屬。這種寫感情的方法,世俗但不庸俗,90年代後的電視劇大多以新奇觀點切入,比如當年《刑事偵輯檔案》實際串連整體主線的不是案件或某種強大黑暗存在,而是梁榮忠和蘇玉華「精誠所至」的愛情,《妙手仁心》也只是借醫生談情講慾,按照我一位醫生朋友所言︰「妙手仁心都叫寫實?醫生哪有這麼多時間蒲吧?」這說明了一個事實,90年代後期電視劇,專業形塑、案件推理、奇情曲折不是重點或主線,只是配合人情而借用的手段而已。角色衝突、劇情張力感情是第一位,其他是次要,電視劇擅長處理人情轉變的張馳。
二千年後電視劇換了樣兒,人情薄弱、情感低廉,甚至令我覺得好像幾個沒識過人性的白痴講情愛,才會出現「爬上垃圾桶示愛」等情節。相反二千年後電視劇以權謀見長,《創世紀》、《宮心計》勾人心弦,卻不是以人情為宗,而是把現實工作、商場上勾心鬥角套上家庭和時代背景移植電視劇上,得到共鳴換取成功。當然,這種鋪敘也可以很了不起,卻令電視劇出現二分化︰超現實愛情故事和家族鬥爭故事,兩種電視劇大量出現,唯一能夠在夾縫中生存的只剩下滑稽生活劇,形成令人疲倦的三線電線劇模式。
二千年前後港劇也出現另一種問題──「張馳無道」。無論任何故事,張與馳之間的節奏都非常重要,所謂高潮迭起是一種迷思,高潮多不見得好,太多高潮反而令觀眾得不到舒緩,近年火紅的電視劇《鐵血保鏢》《巾幗梟雄》均是高潮太多的例子。去年《巾幗梟雄》風頭盛得連台灣人都問我有沒有看過,因而上土豆把它看光,之後覺得︰「唓!基本野黎姐。(普通東西而已)」《鐵血保鏢》《巾幗梟雄》劇情類似,演員發揮屬水準之上,但是不及《洗冤錄》《妙手仁手》令人刻骨銘心,主要因為兩劇太緊湊,缺乏緩和的、平靜的劇情使角色情感鋪展。
劇情演進可以有無限可能,大致上因不同種類而歸納出不同原因。懸疑推理用線索推演,愛情家族用人性和情感。美日劇集多以單元形式,一集或一季為單元,透過專業知識、個案、線索層層遞進,感情面只是極少地連繫劇情,可能男女主角經歷五季100集才發現互相產生好感。《洗冤錄》用3-4集描述一段感情,第5集開始感情和角色經歷就會產生變化,驗屍破案除了結局篇,絕不超過兩集,案件緩和感情線,感情線又同時兩三條一起開展成為推移演進手段。二千年後的港劇卻並非如此,20集長的電刻視往往用5集講一件事件,中間穿插幼稚、庸俗的感情線,比如講一隊人努力破解一件案件,5集下來可能只有1/3篇幅和破案有關,2集才出現一條新線索,講其他人的感情就花了2/3,可怕的是這2/3劇情可以毫無深度,相同模式在不同劇集裡重覆上演。趙文卓主演之《太極》,真正武打沒有達到1/4長度,遊山玩水卻花費半套編幅,大耍「感情太極」。回到《鐵血保鏢》《巾幗梟雄》,它們不屬於以上兩種,同樣以5集篇幅講一件事件,感情線簡單,然而線索太多,一集出現兩次大衝突(家族上下之爭、家族對外之爭),數不清的小意外。無疑能夠令劇情緊湊,可是太緊湊又會令人喘不過氣來,而且衝突大多停留在口白,畫面好像靜下來30秒,演員就白領薪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集,更殘忍說法是「能夠準確預測的劇情和高潮一浪接一浪地演了20集」,忽略許多周邊事情,遇上困難幾乎無法收拾就出現救星。這麼樣的劇集為甚麼獲得廣大觀眾讚賞,不是媒體過喻就是如今能達到基本標準的劇集太少。所以二千年後可以稱為優秀電視劇,只有《碧血黃沙》。無怪乎如今看日劇美劇,甚至開設新頻道播放外來劇集,成為風潮,這說明本土產品疲態畢露,劇情「兩頭不靠岸」創意久奉。
為了解決電視劇問題,無線使用的方法治標不治本。90年代末期的電視劇叫人回味,然而許多有名氣的演員約滿北上拍劇,無線演員青黃不接。所以近年無線積極尋回羅家良、關詠荷等名演員回巢,希望藉他們在港人心目中的名氣地位收復失地。可是無線思考方式和特區政府如出一轍,不是利用舊演員培訓新人,反而取代新人。新人拍劇時間減少,本來有更多時間進修或精進演技,無奈公司認為他拍劇時間減少(或許根本沒有減少),剩下空檔就去唱唱歌、娛娛賓,落得滿城恥笑。一方面劇集品質沒有提升,另一方面杜絕新人生路,最近幾年看不見福將歐陽震華新作,沒有《洗冤錄》、《陀槍師姐》等電視劇,請別埋怨我寧願上網盜看外國劇集也不追看免費電視。

延伸資訊︰
  1. 維基百科︰洗冤錄(出奇地正確)
  2. 新浪網洗冤錄專區(難怪土豆港劇連載比無線本身還要快)
  3. 無線網站︰http://www.tvb.com(為甚麼海外用戶不能盡覽?)

留言